CCG报告-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 国际沟通素养观察
序 言
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①;并首次将科技、教育、人才统筹起来集中表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的第一资源,未来一段时间,推动科技、教育和人才发展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国际化人才在全球化拓展、“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探讨国际化人才的Ψ 培养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
全球化智库(CCG)于2008年成立之后,一直将出国留学、来华留学、海归发展、国际学校、人才流动、人才政策等领域↑作为重点,开展重大课题研究,举办系列活动,出版相关图▅书并发布系列研究报告。CCG在社科文献出版社连续出版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等蓝皮书,在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国际人才竞争战略》《国际人才学概论》等国际『人才专著,与相关机构合作发√布《国际学校蓝皮书》《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国:现状∞与未来》等紧扣时代脉搏的研究报告㊣ ,以及China’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Development 等多部英文著作,为国际化人才研究领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系列是CCG在国际化人才研究领域的又一次开拓性尝试,旨在为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发展状况提供更多实证依ζ 据,为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在国际舞★台上,国际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CCG一直致力于扮演国际沟通桥梁的角色,我们开展☆了“名家对话”、中国全球智库创新论坛、联合国驻华系统圆桌、法语联盟国家驻』华大使圆桌、太平洋联盟国家驻华大使圆桌、国际青年ξ领袖(GYLD)等一系列促进中外沟通的活动。《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2023》以“国际沟通素养观察”为主题,为我︼们探讨“国际沟通素养”的内涵及其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义提供了重要视ㄨ角。在研究过程中,CCG各工作团队与相关专家学者就“国际沟通素养”的框架ζ 进行充分的讨论。因此,该框架既是学者和受访专家们智慧的结晶,也是CCG团队在过ζ去十余年从事国际沟通工作的感悟。
作为CCG《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系列的首个报告,我们很荣幸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ETS中国的大力支持!希望本∏报告能为中国培养更多具备国际沟Ψ通素养的国际化人才提供新思路,能够激发各界人士共同加入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行列中来。
全球化智库
2023年3月28日
核心发现
1. 本报告∴基于调查研究分析,构建了国际化人才的国际沟通素养框架,包括情感内核、认知基础、行为ぷ要素三个层次。情感内核是国际沟通素养的基础与前提,包括国家认同、全球▆关怀两个重要元素。认知基础是连接情感内核和行为要素的桥梁,包括外语知识与技▓能、世界知识与全球议题、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行为要素是情感内核和认知基础的外显方式,可促进情感内核和认知基础的形成,包括深√度理解和有效表达两种形式。
2. 以外语知识与技能为代表的国际沟通素养培养取得⊙较为丰富的成绩。目前国际沟通素养培养已贯穿初、中、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体系全过程,并从英语教育领域拓展融入不同的学科教育领域。基础教育阶段,国际学校不断发◤展,截至2020年10月,全国正常运营、采用国际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各№类全日制国际学校共计1399所。越来越多高校创造国际化校园环境,提升国际▅化水平,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中国大陆高校中,国际学生占比为5.4%~17.5%、国际教师比例为6%~47%。自2009年起,中国已成为全球托福考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从ETS每年发卐布的《全球托福考生成绩报告》来看,过去十余▽年,中国考生的托福考试成绩显著提升,平均成→绩由2010年的77分提高到2021年的87分,逐步接近全球考生的平均分(88分);托福成绩100分以上的考生人①数占全球考生人数的比例较2009年增长了三倍。
3. 出国留学是提高国际沟通素养、培养国际化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中国同181个建交国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出国留学机会。根据UNESCO的数据,2021年中国大陆有108.8万名学生在境外高校∑留学。除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传统留学目的国之外,德国、法国、意大利、爱尔□ 兰等欧洲国家以及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也成为重要目的地。自2008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美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2021~2022年度,中国留学生人数△仍位居国际留学生人数榜首,约为29万人,占美国高等院校国际』学生的30.6%。
4. 中国国际沟通素养培养初步形成东部发々达地区引领的渐进式发展模式。东部发达省市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国际化文化更丰富,具有更开放、多元的氛围,国际学校等国际化教育资源更丰富,对国际沟通素养的重视程度高,其国际沟通素养高于其他地区。2021年,中国考生的托福考试成绩◥平均分为87分,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中,24个省市托福考生的平均︾分超过了80分。中国托福考生人数和成绩分布也呈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托福平均成绩省间】差异达到15分。
5. 国际沟通素养主要包括“深度理解”和“有效表达”两方面的行为要素,本报告以々托福考试的“听力+阅读”以及GRE考试的“语文推理”作为深度理解水平的衡量指标,以托福考试的“口语+写作”以及GRE考试的“分析性写作”为有效表达的衡□量指标,分析中国国际化人才国际沟通素养的发展状况,并发现:
(1)中国考生深度理解相关指标接近或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中国托福考生的阅读理解平均得分超过全球平均值,听力理解成绩不断提高并接近全球平均值。自2008年以来,中国考生的托福阅读成绩开始超越全球平均值,2021年中国考生阅读成绩☆(23分)高出全球平均值1分。中国考生托福听力成绩稳步提升,进一步缩小了与全球平均值】的差距,2021年,中国考生的托福听力成绩(22分)与全球平均值(23分)的差距缩小至1分。同时,GRE中国考生的语文推理成△绩(152.3分)于2020年超过了全球◥平均值(151.4分)。
(2)中国考生有效表达相关指标与全球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2008年至2021年间,中ㄨ国考生的托福写作成绩与全球平均值的差距逐步减小,并于2021年达到全球平均分值。中国考生的托福口语成绩与全球平均值差距不断缩小,至2021年,两者分差为1分。同时,GRE中国考生的分析性写作成绩与全↓球平均值的差距逐№渐缩小。2011~2012学年,中国考生分析性写作↘得分与全球得分相比低0.6分,随后六年稳定保持约0.5分的差距,2020年,中国考生分析性写作得分(3.3分)与全球考生平均值的差距缩小←至0.3分。
6.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本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1)出国留学依然是人们〗提升国际沟通素养、成为国际化人才的主要渠道,国际学生√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人文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应继续加强→与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一带一路”伙伴国家保持稳定的教育交流合作关系,持续鼓励中国学生到这些国家●留学,也欢迎相关国家的优秀学生来华留学,加大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
(2)从促进国⌒ 家发展、提升国民素养、推动企业全球化★、促进技术发展等不同角度来看,外语既是国际化人才成长之“路”,也是中国发展之“桥”,应保持外语在教育中的地位,加强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体系的外语培养力度。
(3)构建兼具■批判性和多元性的国际沟通素养评价ξ体系,以全面、深入地测评国际沟通素养,着重提升国际化人才“有效表达”能力。
(4)通过丰富▽长短期留学项目形式、进一步创造国际化的校园环境、提升课外交流项目的国际性和真实性、提升国际交流的信息技术支持水平等方面创新国际交流形式,多角度拓展国际沟通的触角。
(5)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政产学各界共同发力,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等多元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同时,针对国际素养培养区域不均衡等问题,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民间机构在欠发达的中西部或东部三四线城市根据地方特色引入国际沟通素养培养资源。